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用聚氨酯防火密封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中用于防火密封的单组分或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Title:Polyurethane Fire-Resistant Sealant for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轨道交通用聚氨酯防火密封胶的新旧标准差异解读——以耐火性能测试为例
TZZB 2625-2022《轨道交通用聚氨酯防火密封胶》与之前版本相比,在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上进行了多项优化。其中,耐火性能测试的变化尤为显著,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实际应用。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耐火性能主要通过单一的火焰暴露试验评估,其测试条件较为简单,仅限于模拟短时间内的高温环境。然而,新版标准引入了更为严格的多阶段耐火测试体系。这一改变旨在更真实地反映轨道交通场景下密封胶在复杂火灾环境中的表现。
新版标准规定,耐火性能测试需经历三个阶段:初始升温阶段(30分钟)、全火焰暴露阶段(90分钟)以及冷却阶段(120分钟)。在此过程中,密封胶不仅要承受高达1000℃以上的高温,还需保持结构完整性,避免产生有害气体。这种多维度测试能够全面评价密封胶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应用时,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高阻燃性的聚氨酯基材,并加入适量的无机填料增强耐火性;其次,在生产工艺中,需严格控制固化时间和温度,确保产品内部结构均匀且致密;最后,在施工环节,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密封胶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
总之,新版标准对耐火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推动了轨道交通密封胶技术的进步,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只有深入理解并落实这些变化,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轨道交通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