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原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条件、亲本要求、繁殖技术、去杂去劣、收获与脱粒、种子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原种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Rice Original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316-1998《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中国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国家标准,旨在规范水稻原种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种子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标准不仅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还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具体操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标准,水稻原种生产的关键在于保证遗传纯度和稳定性。首先,选种环节需要严格筛选无病害、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繁殖材料。例如,在某大型水稻种植基地,技术人员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提高了种子的纯度,使产量提升了约10%。其次,播种与田间管理是影响原种质量的重要因素。标准建议采用单行条播法,同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此外,灌溉与施肥需科学规划,避免因肥水过量导致植株徒长。
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地区采用了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赤眼蜂来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这种做法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此外,标准还提倡轮作制度,通过改变作物布局有效减少病原菌积累。例如,某试验田通过三年轮作模式,成功将稻瘟病发病率降低了40%以上。
在收获阶段,标准要求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确保籽粒完整率不低于95%。收获后,种子需经过严格的清选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某科研团队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烘干系统,能够精准控制温度与湿度,显著提升了种子保存效果。
综上所述,GBT 17316-1998为水稻原种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其实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该标准还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更高水平的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