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采暖教室微小气候的卫生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校采暖教室微小气候的设计、评价与管理。
Title: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Microclimate in Heated Classroo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C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225-2017 是中国针对中小学校采暖教室微小气候卫生要求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保障学生和教师在寒冷季节的学习与工作环境质量。这项标准不仅涉及温度、湿度等基本物理参数,还涵盖了空气质量、通风换气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对学生健康的高度关注。
温度控制是该标准的核心部分之一。根据规定,采暖教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8℃至22℃之间,以确保学生和教师不会感到过冷或过热。这一范围既符合人体舒适度的要求,也有助于减少因温度不适导致的疾病发生率。例如,在北方某城市的一所中学中,通过安装高效暖气系统并定期检测室内温度,发现冬季平均室温稳定在20℃左右,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除了温度外,湿度也是影响教室微小气候的重要因素。标准建议相对湿度应维持在40%-60%区间内,过高会导致霉菌滋生,而过低则可能引发呼吸道问题。为此,许多学校开始采用加湿器或除湿机来调节湿度水平。例如,上海某小学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教室内的湿度变化,并及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有效避免了干燥引起的鼻腔不适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不少学校引入了新风系统,将室外洁净空气引入室内同时排出污浊气体。北京某重点中学安装了一套先进的新风净化装置后,监测数据显示教室内PM2.5指数长期低于35μg/m³,远优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以河北省某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例,由于地处高寒地区,冬季供暖成为一大难题。为改善教室微小气候,该校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措施:首先升级原有锅炉设施,提高热效率;其次增设保温层减少热量流失;最后配置智能化温控设备,实现精准调控。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全校所有教室均达到了GBT 17225-2017 的各项指标要求,学生感冒发病率较之前下降了约30%。
综上所述,GBT 17225-2017 标准为中小学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采暖教室微小气候设计指南,其实施对于提升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信这一领域还将迎来更多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