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环境要求、设施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生产过程。
Title:TJAASS 42-202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Ecological Pond Culture of Eriocheir s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是近年来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要方向,而TJAASS 42-2022《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集成技术规范》的发布为这一产业提供了标准化指导。本文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水质调控”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在TJAASS 42-2022与早期版本相比,“水质调控”部分从单一的定期换水模式转变为更加精细化、生态化的管理策略。旧版标准仅强调定期更换池塘水体以维持水质清洁,但忽视了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新版标准则提出通过生物滤池、增氧设备以及植物净化等多重手段共同作用,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池塘面积合理设置生物滤池数量,确保其能够有效分解水中有机物。其次,安装高效节能的增氧机,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或夜晚,当溶解氧含量较低时及时补充氧气。此外,种植适量水生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等不仅有助于吸收多余的营养盐分,还能为中华绒螯蟹提供隐蔽场所,促进其生长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还需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但不限于pH值、氨氮浓度及亚硝酸盐水平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比如投放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状况。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成功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