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以及成果提交格式。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城市道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塌陷隐患雷达检测与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dar Detection of Road Subsidence Haz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MEA 2-2018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中新增的“地质雷达天线频率选择”要求为切入点,详细解读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天线频率的选择较为笼统,仅强调根据检测目标深度选择适当频率。而新版标准明确指出,应结合道路结构、材质及可能存在的隐患类型,细化天线频率范围。例如,在混凝土路面检测时,推荐使用900MHz至1.5GHz的天线频率;而在土质路基检测时,则建议采用200MHz至400MHz的频率。
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提高检测精度与效率。高频率天线能提供更高的分辨率,适合浅层缺陷探测;低频率天线穿透力更强,适用于深层隐患排查。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需首先了解检测区域的地下情况,如是否存在管线密集区、土壤湿度高低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合理选择天线,确保既能覆盖目标区域,又避免因频率过高导致信号衰减或过低造成分辨率不足。
举例来说,在某城市主干道塌陷隐患排查项目中,技术人员先通过地质资料确认了道路下方存在多根直径较大的排水管。为兼顾排水管附近的细微裂缝和整体路基状况,最终选择了900MHz和400MHz两种天线交替扫描的方式。结果不仅准确识别出排水管附近的一处微小裂隙,还发现了路基深处的一处潜在空洞,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新版标准对天线频率选择的细化规定,是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重要改进。它不仅提升了检测工作的针对性,也增强了隐患识别的准确性,对于保障道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