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碳中和评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定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及评定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的碳中和评定。
Title:Building Carbon Neutr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TJKCSJ 002-2022建筑碳中和评定标准》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在建筑碳中和评价体系上有了更细化的要求。本文将聚焦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这一关键内容,探讨新旧版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的差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更多依赖于定性描述,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计算方法指引。这导致实际应用过程中,各评估机构在数据采集范围、计算边界设定等方面存在较大主观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新版标准则明确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的具体流程与技术要求。首先,它规定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应包括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行使用及拆除回收四个主要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需要按照国家标准GB/T 51366-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附录A中的规定来确定碳排放因子。其次,新版标准强调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要求所有涉及的数据必须来源于权威数据库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学,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此外,还增加了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式,如采用概率分布函数来表示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等手段进行风险分析,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例如,在材料生产阶段,新版标准不仅考虑了建筑材料本身的碳足迹,还包含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其对应的碳排放量。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提供了相应的推荐碳排放因子表,便于使用者快速查找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而在运行使用阶段,则进一步细化了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多个子系统的能耗分解,并给出了典型值作为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新版标准使得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变得更加科学严谨,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转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关参数设置,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