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韦氏法测定增塑剂碘值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增塑剂中碘值的测定,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及其他类型增塑剂。
Title:Determination of iodine value of plasticiz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G53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1676-2008标准中增塑剂碘值测定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碘值是指每100克增塑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用以衡量增塑剂中的不饱和度。碘值越高,表明增塑剂分子中含有的双键越多,其化学反应活性也越高。
该标准适用于通过加成法测定增塑剂的碘值,主要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磷酸酯类和其他类型的增塑剂。
温度对碘值测定的影响非常显著。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反应速率过快,可能引起副反应;而温度过低则会减缓反应速度,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标准规定在25°C±1°C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当溶液由深棕色变为浅黄色时,即为滴定终点。此时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颜色变化不再明显。
水分会消耗部分碘,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因此,在实验前应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其水分含量符合要求。
碘值是增塑剂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但不能单独作为评价增塑剂质量的唯一依据。还需结合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如粘度、挥发性等)综合评估。
虽然有其他方法可用于测定碘值,但GB/T 1676-2008是目前我国公认的国家标准,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除非另有特殊需求,否则建议优先采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