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信息技术
  • GBT 16683-1996 信息交换用彝文字符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

    GBT 16683-1996 信息交换用彝文字符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
    彝文字符信息交换点阵字模数据集24×24点阵
    13 浏览2025-06-11 更新pdf0.6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信息交换用彝文字符的24×24点阵字模集及其数据集的技术要求和格式。本文件适用于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彝文字符的显示、打印及信息交换。
    Title:Information interchange Yi character set 24×24 dot matrix font and data set
    中国标准分类号:M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 封面预览

    GBT 16683-1996 信息交换用彝文字符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
  • 拓展解读

    GBT 16683-1996: 信息交换用彝文字符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

    彝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体系,广泛应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文化中。为了促进彝文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国家标准《GBT 16683-1996》定义了信息交换用彝文字符的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本文将从标准背景、技术特点和实际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标准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不同语言文字的信息交换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在20世纪末期,彝文的数字化处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GBT 16683-1996》,旨在规范彝文字符的编码规则和显示格式,确保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 制定时间:1996年
    • 适用范围:信息交换领域中的彝文字符处理
    • 目标:实现彝文字符的标准化表示与传输

    二、技术特点

    《GBT 16683-1996》的核心在于定义了彝文字符的24×24点阵字模集及其对应的编码规则。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

    • 点阵字模集:每个彝文字符由24行×24列的像素点组成,形成一个清晰的字符图像。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字符的辨识度,又便于在有限分辨率的设备上显示。
    • 编码规则:标准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将每个彝文字符映射为唯一的数字标识符,方便计算机系统识别和存储。
    • 数据集完整性:标准涵盖了常用彝文字符的完整集合,确保了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全面覆盖。

    三、实际意义

    《GBT 16683-1996》的发布对彝文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是从多个角度对其实际意义进行分析:

    • 推动了彝文信息化进程,使彝文能够适应互联网、办公软件等现代应用场景。
    • 促进了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彝文教育、出版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 增强了跨语言交流能力,为多民族国家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GBT 16683-1996》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不仅解决了彝文数字化的关键问题,还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和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彝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16681-1996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中文界面规范

    GBT 16686-1996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数据压缩 具有嵌人字典的自适应编码 DCLZ算法

    GBT 16684-1996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数据描述文卷规范

    GBT 16724.2-1996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X.25DTE一致性测试 第2部分;数据链路层一致性测试套

    GBT 16828-1997 位置码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