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宜春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规定的批准保护的宜春大米。
Title:TYSIA 001-2022 Yichun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宜春大米标准TYSIA 001-2022相较于旧版,在质量要求部分进行了重要调整。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对垩白粒率这一指标的规定。
在老版本中,垩白粒率的要求较为宽松,仅规定了最高限值为25%。而在新版标准中,垩白粒率被细化为三个等级:一级品不超过10%,二级品不超过15%,三级品不超过20%。这一变化体现了对大米外观品质更高的追求。
垩白粒率是指稻谷或大米中垩白米粒所占的比例,垩白米粒是指米粒腹部呈乳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垩白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大米的外观和商品价值。较低的垩白粒率意味着大米外观更加晶莹剔透,商品价值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定位选择不同等级的标准。对于高端市场,应严格控制垩白粒率在10%以内;对于中端市场,则可以将目标定为不超过15%;而对于普通大众市场,达到20%即可满足要求。这样既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又兼顾了成本控制。
此外,在检测垩白粒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需具有代表性,取样量应足够大;
2. 检测环境光线要充足且均匀;
3. 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辅助观察,确保准确判断垩白米粒;
4. 多次重复检测以减少误差。
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垩白粒率要求,不仅可以提升宜春大米的整体品质形象,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