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编码字符集的48点阵正文黑体字型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信息技术领域中涉及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字处理及相关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Uyghur, Kazakh and Kyrgyz coded character set - 48-dot matrix font - Part 2: Regular black font
中国标准分类号:M7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1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25910.2-2010 是一项关于信息技术的重要国家标准,主要针对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柯尔克孜文的编码字符集及48点阵字型的设计规范。这一标准的第二部分专门规定了这些文字的正文黑体样式,旨在确保不同语言文字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统一性和规范化呈现。这项标准不仅体现了我国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的重视,也为跨语言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在文字排版中,黑体字因其厚重、醒目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标题、强调和重要信息的表达。对于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柯尔克孜文而言,黑体字型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文字具有独特的书写规则和视觉特征。例如,维吾尔文的字母连写形式复杂,而哈萨克文则需要兼顾字母的上下位置变化。因此,GB 25910.2-2010 的黑体字型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些语言的特点,力求在保持美观的同时提高可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GB 25910.2-2010 在技术层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它定义了字符集的编码规则,确保每种语言的文字都能准确地映射到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代码。其次,标准详细规定了48点阵字型的具体参数,包括字符的高度、宽度、笔画粗细以及间距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了字体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此外,标准还要求字型在不同分辨率下的表现一致,以适应多种显示设备的需求。
GB 25910.2-2010 的实施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验证。例如,在新疆地区的教育系统中,学校普遍采用符合该标准的黑体字型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母语。同时,在政府公告和媒体传播中,这种字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果。据统计,自标准发布以来,已有超过百万册相关书籍采用了这一字体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B 25910.2-2010 的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更高分辨率的字型开发、动态调整字体大小的功能,以及与其他语言文字的兼容性优化。这些努力将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