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热交换器固定板用黄铜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热交换器固定板用黄铜板的生产与验收。
Title:Copper Alloy Strip for Fixing Plates of Heat Exchang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5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 2531-1981标准中涉及的热交换器固定板用黄铜板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GB 2531-1981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规定了用于制造热交换器固定板的黄铜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等内容。
该标准旨在确保热交换器固定板用黄铜板的质量一致性,满足热交换设备在高温、高压和腐蚀性环境下的性能需求。通过统一的技术指标,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GB 2531-1981标准,热交换器固定板用黄铜板通常由铜和锌为主要成分组成,常见的牌号包括H62(含铜约62%)、H68(含铜约68%)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腐蚀性和机械加工性能。
根据标准要求,黄铜板的厚度一般为2mm至10mm之间。具体厚度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设计要求确定。
黄铜板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气孔、夹杂或其他影响使用的缺陷。标准还要求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或氧化层。
黄铜板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例如,H62黄铜板的抗拉强度通常不低于320MPa,延伸率不小于25%。具体指标需参考标准中的详细说明。
可以通过光谱分析仪对黄铜板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确保其铜和锌的比例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黄铜板应避免接触酸碱性物质,防止氧化和腐蚀。建议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并采取防潮措施。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碰撞,以免损坏表面。
黄铜板适用于-20℃至+150℃的工作温度范围。超出此范围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因此需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黄铜板在海水环境中容易发生点蚀现象,因此不适合直接用于海水环境。如果必须使用,建议采取防腐涂层或合金改良等方式提高耐腐蚀性。
截至2023年,GB 2531-1981尚未被正式废止,但已有更新版本如GB/T 2531-2007发布。新版本对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优化,建议优先选用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