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提钛尾渣基公路水稳层用土体固化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提钛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用于公路水稳层的土体固化剂。
Title:Titanium Tailings Based Soil Stabilizer for Road Water-Stable Layer
中国标准分类号:Q1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增加,固废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TCSTM 00659-2022《钛尾渣基公路水稳层用土体固化剂》的发布为钛尾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本文以该标准中新旧版本中关于“固化剂配比设计”这一核心内容的变化为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深入解读。
固化剂配比设计的新旧变化
相较于原版标准,新版标准对固化剂的配比设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旧版标准仅给出了粗略的比例范围,而新版标准则通过引入“最佳掺量”的概念,明确了基于不同钛尾渣成分和工程需求的具体计算方法。
# 最佳掺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新版标准指出,“最佳掺量”是指能使固化土体达到最优强度、最小干密度以及良好水稳定性时所需的固化剂添加比例。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经验法可能导致的配比不合理问题。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原材料检测:首先需要对拟使用的钛尾渣进行详细的化学成分分析,包括SiO₂、Al₂O₃、Fe₂O₃等主要成分含量。
2. 试验准备: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水泥或石灰作为辅助材料,并准备好一定量的钛尾渣样品。
3. 试样制备:按照设定的不同掺量(如1%、2%、3%等)分别混合钛尾渣与固化剂,形成多个试样组。
4. 性能测试:对每个试样组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密度测定及浸水残留强度比测试,记录各指标值。
5. 数据分析:绘制出各项性能指标随掺量变化的趋势图,找出峰值对应的掺量即为最佳掺量。
# 实际应用案例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项目团队依据上述方法确定了适合当地钛尾渣的最佳掺量为2.8%,相比于过去采用的经验值提高了施工效率约15%,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此外,在后续的路基压实度检测中,采用此最佳掺量配置的固化土体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中关于“最佳掺量”的明确规定不仅提高了施工精度,还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推动绿色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在更多类似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这一科学合理的配比设计方案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