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盐食品中铅、镉、铜、镍的测定方法,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本文件适用于高盐食品中铅、镉、铜、镍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Lead, Cadmium, Copper and Nickel in High-Salt Food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AIA 0111-2022 高盐食品中铅、镉、铜、镍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中,与旧版相比,一个重要改动是对于样品前处理步骤的要求更加细化。这里以样品前处理中的微波消解过程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微波消解的具体参数:包括温度设定为200℃,压力控制在1.5MPa,并且要求保持此条件30分钟。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样品被充分溶解,同时避免因过度加热导致元素挥发损失。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200℃或者时间少于30分钟,则可能会造成部分金属元素未能完全释放出来,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变化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正在检测某品牌腌制海带中的重金属含量。按照旧版标准的操作流程,由于没有对微波消解条件作出如此精确的规定,实验人员可能随意调整参数,这将直接导致不同批次间的结果存在较大波动。而采用新版标准后,通过统一严格的微波消解程序,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在整个前处理阶段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比如,在使用玻璃器皿时需先用硝酸浸泡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避免空气中的尘埃或其他杂质进入样品溶液中。
综上所述,《TNAIA 0111-2022》通过对微波消解条件的严格规范,不仅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方法的可重复性。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