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针形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针形红茶的加工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Needle-shaped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针形红茶是一种外形紧结似针、色泽乌润、香气高锐持久的优质红茶。THBTSS 001-2022《针形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鲜叶分级”这一关键环节的变化,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在THBTSS 001-2022标准中,“鲜叶分级”部分对原料的采摘标准和分级要求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范。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不仅明确了不同等级鲜叶的具体采摘时间、叶片长度及芽头比例,还增加了对鲜叶含水量的控制指标。例如,一级鲜叶的采摘时间被限定为清晨露水干后至上午十时前,叶片长度控制在3.5至4.5厘米之间,并且芽头占总重量的比例不得低于70%。此外,新版标准要求鲜叶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8%-72%范围内,以确保后续加工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发酵效果。
这种调整对于提高针形红茶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控制鲜叶的质量,可以有效避免因原料不均导致的产品品质不稳定问题。同时,对含水量的精确把控有助于维持茶叶细胞结构完整,促进均匀发酵,从而提升成品茶的香气和滋味。
实际应用时,企业应当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鲜叶分级体系。首先,培训采茶人员掌握正确的采摘时间和方法,确保符合标准的鲜叶能够及时送入生产线。其次,在鲜叶接收环节设置专门的检测设备,用于测量叶片长度、芽头比例以及含水量等参数,确保每一批次的鲜叶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最后,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检查鲜叶分级流程是否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持续优化生产过程。
总之,通过对“鲜叶分级”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保障针形红茶的高品质,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