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子洲黄芪的栽培技术要求、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子洲黄芪的种植、采收、加工及质量管理。
Title:Cultivation and Origin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Zi Zhou Astragalus (TCACM 1329.1-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子洲黄芪是陕北地区的重要中药材之一,其栽培与产地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药材质量和药效。在《TCACM 1329.1-2019 子洲黄芪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中,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深入探讨,即关于“种植土壤pH值控制”的规定。
旧版标准中并未对土壤pH值作出明确要求,仅笼统提到需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种植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7.0至8.5之间,并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和频率。这一改动旨在更好地满足子洲黄芪生长的需求,提高药材品质。
以某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首先,在选址阶段就利用便携式土壤酸度计对候选地块进行了全面检测。对于不符合pH值要求的土地,采取施加石灰粉或者有机肥料的方式进行改良。例如,在一处初始pH为6.5的地块上,通过均匀撒布适量石灰粉并充分翻耕后,成功将pH值提升至7.8,达到了标准要求。
此外,该基地还建立了定期监测机制,每季度都会重新测定土壤pH值,确保在整个种植周期内都能维持在一个适宜范围内。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子洲黄芪的产量稳定增长,同时也显著提升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总之,《TCACM 1329.1-2019》中关于土壤pH值的具体规定,为科学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行业内其他企业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