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洲鲥温室循环水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养殖设施、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美洲鲥在可控温室内采用循环水系统进行集约化养殖的技术操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nd-ba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of American shad (Alosa sapidissi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5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发布单位: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ZJSC 0004-2025 美洲鲥温室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中,标准的更新不仅体现了对养殖技术的持续优化,也反映了行业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的重视。本文将聚焦于新老版本标准中关于“水质调控指标”的差异,深入解读这一变化的背景、意义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要点。
在旧版标准(如TZJSC 0004-2018)中,水质调控主要依据基础参数设定,如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并规定了较为宽泛的限值范围。例如,溶解氧要求不低于4mg/L,pH控制在6.5至8.5之间。这种设定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养殖场环境条件、养殖密度、饲料类型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单一的数值限制可能难以满足具体需求。
而新版标准TZJSC 0004-2025在水质调控方面进行了细化和科学化调整。首先,标准引入了“动态调控”理念,强调根据美洲鲥的生长阶段、环境温度、水体流动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水质参数。其次,标准对部分关键指标提出了更精确的控制范围,例如将溶解氧的最低限值从4mg/L提升至4.5mg/L,并增加了对总硬度、碱度等参数的监测要求。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循环水系统中微生物平衡的重要性,建议通过生物滤池、臭氧处理等方式实现水质的长期稳定。这与传统养殖中依赖频繁换水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的理念。
在实际应用中,养殖企业应结合自身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逐步建立基于数据的水质管理系统。例如,可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水质变化,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节水温、溶氧及pH值,同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微生物分析,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总体来看,TZJSC 0004-2025对水质调控指标的调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对绿色养殖理念的深化实践。养殖从业者应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变化,以提升养殖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推动美洲鲥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