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山病病区的控制标准,包括病区划分、防治措施、监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克山病病区的防控和管理。
Title:Control Standard for Kaschin-Beck Disease Endemic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主要发生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与土壤和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分布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控制克山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 17019-2010 克山病病区控制标准》。这一标准不仅为病区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改善病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克山病的成因及危害
克山病的发病与硒元素缺乏密切相关。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心脏功能至关重要。当病区土壤中硒含量较低时,居民通过饮食摄入的硒不足,从而增加了患病风险。此外,病区的饮水质量也直接影响健康状况。例如,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可能含有过量的硝酸盐或其他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GB 17019-2010的主要内容
该标准从环境监测、营养干预和卫生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首先,要求对病区土壤和水体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其次,建议通过补充含硒食品或药物来提高居民的硒水平;最后,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
典型案例分析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自实施GB 17019-2010以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富硒农产品种植、改造供水系统以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据统计,病区发病率从2008年的每万人30例下降到2020年的每万人不到5例,显著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GB 17019-2010 克山病病区控制标准》为病区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框架。通过科学管理和持续努力,可以有效降低克山病的发病率,促进病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