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终端侧业务风险防控的基本原则、安全要求和实施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服务提供商以及相关机构进行智能终端侧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控。
Title:Security Guidelines for Business Risk Prevention on Intelligent Terminal S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TAF 110-2022《智能终端侧业务风险防控安全指南》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设备数据加密存储的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加密算法的选择和实施细节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例如,在老版本中,允许使用较弱的对称加密算法如DES。而在TTAF 110-2022中明确规定,所有敏感数据必须采用AES-256位加密算法进行保护,并且强调了密钥管理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每个智能终端应配备独立的硬件加密模块来生成和管理加密密钥,确保即使在设备丢失或被盗的情况下,攻击者也无法轻易获取数据。
为了帮助理解这一变化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典型的场景:当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访问银行账户时,应用程序需要将用户的登录凭证(如用户名和密码)安全地存储在本地以支持自动登录功能。按照TTAF 110-2022的要求,这些信息应当首先经过AES-256加密处理后保存,并且加密密钥应该由设备内置的安全芯片生成并妥善保管。
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更换加密密钥以及记录每次变更的原因和时间点等审计信息,以便于后续追踪与分析。这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未授权访问,同时也为合规性审查提供了必要的证据支持。
总之,《智能终端侧业务风险防控安全指南》通过引入更强有力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安全性水平。对于开发者而言,在设计和实现相关功能时务必遵循最新版本中的指导原则,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并提供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