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TK基因突变试验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及报告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检测,特别是对体外细胞水平致突变性的评估。
Title:Genotoxicity Test - TK Gene Mutation Assay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15193.20-2003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指导TK基因突变试验的实施与评估。以下是该主题的常见问题解答。
Tk基因突变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是否具有遗传毒性(即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体外实验方法。该试验主要通过观察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中Tk基因的突变频率来判断测试物的潜在危害。
GB 15193.20-2003 提供了详细的TK基因突变试验操作指南,适用于化学品、药物、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的遗传毒性评价。它为试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提供了标准化流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Tk基因突变试验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小鼠淋巴瘤细胞株(L5178Y)中Tk基因的功能缺陷特性。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需要外源胸苷(TdR)才能生长。当Tk基因发生突变后,细胞能够自我合成胸苷酸,从而在无TdR的培养基中存活并形成克隆。通过比较突变频率,可以判断测试物是否具有致突变性。
根据GB 15193.20-2003 的标准,如果测试物导致突变频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则认为该物质具有致突变性。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剂量组,并结合统计学方法确认结果的可靠性。
尽管TK基因突变试验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阴性对照组应使用未经处理的细胞,阳性对照组则需使用已知的致突变物质(如甲氨蝶呤)。对照组的作用是验证实验系统的有效性,并提供参考值。
结果解读需要结合剂量-反应关系、统计显著性以及生物学意义综合分析。如果测试物在多个剂量下均表现出显著的突变频率增加,则可判定其具有致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