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携带人工转染沃尔巴克菌的白纹伊蚊雄蚊在现场条件下对野生白纹伊蚊种群的防控效果评价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沃尔巴克菌技术进行白纹伊蚊种群控制的现场药效试验设计、实施和评估。
Title:Field Efficacy Trial of Male Aedes albopictus Mosquitoes Carrying Artificially Transfected Wolbachia for Controlling Wild Aedes albopictus Pop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GDP 044-2021》中关于“人工转染沃尔巴克菌的白纹伊蚊雄蚊释放比例”的条文变化,进行深度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人工转染沃尔巴克菌的白纹伊蚊雄蚊与目标区域野生白纹伊蚊种群的比例要求较为模糊。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该比例应维持在1:5至1:10之间。这一具体数值范围的设定,是基于近年来大量现场试验数据得出的优化结果。
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在实施防控前,需要对目标区域内的野生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进行精确监测。通常采用诱卵器法或人诱停落法等手段获取基础数据。之后,通过计算确定所需释放的人工转染雄蚊数量,确保其与当地野生种群的比例符合规定范围。
此外,为了保证效果,释放过程中还需注意均匀分布和持续性投放。建议每隔7-10天进行一次补充释放,直至实现对野生种群的有效压制。在整个操作流程中,需定期评估防控成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释放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种群抑制效果。这种细化后的操作指南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