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1000kV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1000kV Transmission and Substa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解决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中国,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这一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为了科学评估和管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中国制定了《DLT 1185-2012 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标准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
强电场和强磁场是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主要电磁环境特征。这些电磁场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准确评估和控制电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中国某地区的10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了《规范》中的评估方法,通过实地测量和模拟计算,确定了输电线路沿线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在居民区附近,电场强度低于4kV/m,磁感应强度低于0.1mT,显著低于《规范》中规定的限值。这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高压输电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尽管《规范》已经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例如,加强电磁环境长期监测技术和智能化评估工具的研发,以及推动绿色输电技术的应用。此外,还需注重公众参与,增强透明度,让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和促进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DLT 1185-2012 1000kV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科学的管理,我们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