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要求、系统组成、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如调度自动化、保护控制、故障录波等设备的时间同步。
Title: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Power Systems - Part 7: Time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Satellite Common View
中国标准分类号:F04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DLT 1100.7-2021标准指导下,通过深入分析时间同步系统的业务流程,可以找到一些灵活执行和优化成本的空间。以下是10项具体方案:
采用模块化设计,使不同功能组件可独立升级或替换,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灵活性。
引入动态频率补偿算法,根据环境变化实时调整时间同步精度,减少对高精度硬件的依赖。
利用多个卫星信号路径进行交叉验证,确保时间同步的可靠性,同时避免单一路径故障导致的中断。
在关键节点部署分布式时间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单点故障风险。
开发智能能耗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建立远程监控平台,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进行诊断,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维护成本。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卫星组合,避免固定依赖某一颗卫星,提升系统的适应性。
实施数据冗余存储策略,在本地和云端同时保存时间同步数据,保障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统一设备间的通信接口标准,便于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与集成,提升系统的灵活性。
提供用户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时间同步系统的参数设置,满足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