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测震台站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测震台站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Stations - Seismological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DBT 16-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的核心原则下,通过灵活调整和优化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提高效率。以下是基于测震台站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采用模块化地震监测设备,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功能模块,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资源。
与其他邻近地震台站共享部分基础设施(如供电系统或通信网络),以减少重复建设成本。
优先选择当地供应商提供的建筑材料,降低运输成本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利用无人机技术代替传统人工勘测,快速获取地形数据,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将设备安装分为多个阶段逐步完成,确保资金分配合理,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后续计划。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台站运行状态,减少对专职人员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结合季节性气候条件合理规划施工时间,避免恶劣天气影响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本地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既降低了外聘专家的成本,又促进了知识转移。
根据台站地理位置特点,选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辅助供电方式,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
利用云计算平台存储和处理地震数据,减少本地硬件投资,并实现多站点数据协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