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中原子密钥建立与实体鉴别的技术要求、流程及实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需要进行安全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ter-system Remot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 Atomic Key Establishment and Entity Authentication - Part 2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WAPIA 045.2-2021中新增的重要条文——基于量子安全算法的原子密钥分发机制,并与旧版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该条文首次引入了基于后量子密码学的密钥分发方案,以应对未来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威胁。
在旧版标准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公钥加密算法如RSA和ECC来实现原子密钥的建立与实体鉴别。然而,随着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传统算法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版标准提出了基于 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格基密码学)的新型密钥分发协议。
具体而言,在应用此条文时,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基于格的密钥封装模型。这包括生成密钥对、执行密钥封装以及解封装三个步骤。其中,密钥对由私钥和公钥组成,私钥用于解密和签名,而公钥则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在密钥封装阶段,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来创建一个随机会话密钥,并将其加密后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利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得到会话密钥,从而完成密钥的共享过程。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在实际部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合适的参数集,确保系统的抗攻击能力;二是定期更新密钥,防止因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三是加强访问控制,限制非法用户的接入权限。
通过采用上述基于量子安全算法的原子密钥分发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抵御量子计算攻击的能力,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标志着信息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