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内科诊断依据、证候分类、治疗方法及预防调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师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Acute Viral Hepati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指南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辨证分型的细化。在新版本的TCACM 1266-2019中,将原来的“湿热蕴结型”进一步细分为“湿重于热型”和“热重于湿型”,这一调整更准确地反映了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以“湿重于热型”的应用为例,其主要症状包括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方剂为茵陈术附汤加减,其中茵陈具有显著的利胆退黄作用,白术健脾燥湿,附子温阳散寒,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入黄芩、黄连等清热药物。
在实际应用时,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舌苔变化。若舌苔厚腻、色白,则表明湿邪较重,应加强化湿药物的使用;若舌质红绛、苔少,则可能热象明显,可考虑增加清热药量。此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