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的设计、制作、安装和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Title:Urban Public Transport Passenger Facilities - Bus and Tram Stop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CJT 107-1999 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设施的一项重要标准,其中关于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的规定为城市的交通规划和设施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候车亭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市民的出行体验,还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与可持续发展。
候车亭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候车亭的主要功能是为乘客提供遮阳、避雨等基本保护,同时通过清晰的信息标识帮助乘客了解线路信息和车辆到站时间。CJT 107-1999 标准中对候车亭的设计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包括结构的安全性、材料的耐久性以及信息显示的准确性。例如,候车亭需具备抗风、抗震的能力,并采用防锈、防腐蚀的材料,以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候车亭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候车亭的建设成为重点之一。例如,北京市在2018年完成了全市主要干道候车亭的升级改造,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并增加了太阳能供电的电子屏幕,实时更新车辆到站信息。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候车亭的美观度,还显著提升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海市,在其地铁沿线的公交站点设置了智能化候车亭,这些候车亭配备了Wi-Fi热点、USB充电接口以及无障碍设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据数据显示,智能化候车亭的普及使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约15%。
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候车亭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未来的候车亭可能会集成更多智能元素,如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进一步优化乘客的出行体验。此外,绿色环保理念也将贯穿候车亭的设计与建造,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增加绿化植被等。
综上所述,CJT 107-1999 标准为城市公共交通候车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各地的实际应用则展示了这一标准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