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封场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anitary Landfil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X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CJJ 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是中国针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以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双重目标。这一规范强调了填埋场选址、防渗系统、渗滤液处理以及气体排放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填埋场的选址是整个卫生填埋过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环境安全与居民生活质量。根据CJJ 17-2004的要求,填埋场应远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及生态敏感区域,同时需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等因素。例如,北京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在选址时,经过多轮专家论证,最终选择了一处远离城区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有效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威胁。
防渗系统是防止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核心措施。CJJ 17-2004明确规定,填埋场底部必须铺设双层防渗膜,并设置导排系统。某沿海城市的填埋场采用了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其渗透系数低于10⁻¹² cm/s,远低于规范要求的10⁻⁷ cm/s,确保了防渗效果。此外,填埋场还配备了雨水收集池和渗滤液调节池,进一步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渗滤液处理是填埋场运行中的另一项重点任务。CJJ 17-2004要求渗滤液必须经过预处理后达标排放,通常采用生物处理与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上海市某填埋场的日处理能力达到5000吨,通过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将渗滤液处理至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利用也是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某填埋场通过安装气体收集管道,将甲烷转化为能源,每年可发电约300万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CJJ 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科学规划与严格实施,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