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使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数字表面模型(DSM)测量的技术要求、数据采集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及成果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生成数字表面模型的测绘及相关领域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irborne LiDAR Surveying of Digital Surface Mod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表面模型(DSM)作为三维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灾害评估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因其高精度和高效性,成为构建DSM的关键手段之一。为了规范这一领域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中国出台了《CHT 3014-2014 数字表面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从技术要求、实施步骤以及实际应用案例三个方面对这一主题展开详细探讨。
《规程》对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点云密度是衡量数据质量的核心参数之一。例如,在平坦区域,每平方米至少需要有10个点;而在复杂地形区域,则需达到每平方米20个点以上。其次,测量系统的定位精度应控制在厘米级,以确保后续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规程》还强调了数据采集时的飞行高度、航向重叠率等参数设置,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最终DSM的质量。
按照《规程》的要求,机载激光雷达测量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其中,数据处理阶段尤为关键,需要借助专业的点云处理软件如LAStools或CloudCompare来优化数据质量。
以某沿海城市的海岸线监测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基于《CHT 3014-2014》的标准执行机载激光雷达测量任务。通过设置合理的飞行参数与严格的数据处理流程,成功获取了覆盖整个海岸线区域的高精度DSM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准确的地形信息,还帮助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海平面上升风险,从而有效支持了防洪减灾决策。
综上所述,《CHT 3014-2014 数字表面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为我国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明确了技术指标与操作规范,也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经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相信这一规程将在更多场景中展现出其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