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传统黔菜香炒灰豆腐的术语和定义、制作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灰豆腐为主要原料,按照传统黔菜制作工艺加工的香炒灰豆腐。
Title:Traditional Guizhou Cuisine - Stir-fried Ash Tofu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针对TQLY 221-2024《传统黔菜 香炒灰豆腐》这一标准,我选择聚焦于新旧版本中关于“主料灰豆腐品质要求”的差异进行深度解读。在旧版标准中,对灰豆腐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需选用优质灰豆腐即可。而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具体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首先从感官指标来看,新版标准明确规定灰豆腐应具有正常的色泽,表面呈浅黄色至金黄色,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无明显裂纹或气泡,气味清香,无异味。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制作香炒灰豆腐时,厨师不仅需要确保灰豆腐的新鲜度,还需特别注意其外观和香气是否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
其次,在理化指标方面,新版标准设定了灰豆腐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50%,蛋白质含量不低于8%。这为食材采购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有助于保证菜品质量的一致性。例如,当采购人员在市场上挑选灰豆腐时,可以使用便携式水分测定仪来检测水分含量,并通过查看产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来确认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灰豆腐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其加工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非食用物质,同时要避免受到污染。这一点对于维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也提醒餐饮企业在制作香炒灰豆腐时,务必遵循食品安全规范,确保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链。
综上所述,新版标准通过对灰豆腐品质要求的具体化,不仅提升了传统黔菜香炒灰豆腐的整体水平,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这将有助于推动传统黔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