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原则,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理论与实践。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诊疗。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the Should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病症之一,TCACM 1179-2019《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本文将围绕指南中关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辨证分型”这一重要条文展开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在TCACM 1179-2019版本中,“辨证分型”部分新增了“气滞血瘀型”的分类。这一变化反映了近年来中医药界对肩关节周围炎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局部气血运行障碍的关注。相比旧版指南,新版增加了这一类型,旨在更全面地覆盖患者的病情特点。
具体而言,“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活动受限明显,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等症状。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如身痛逐瘀汤加减,可有效改善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灵活调整用药。例如,若伴有明显的寒象,可以加入温经散寒的药物;若湿邪较重,则需配合祛湿通络的药材。此外,除了内服中药,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选取肩髃、肩髎、阿是穴等穴位进行治疗,以增强疗效。
总之,“气滞血瘀型”的加入使得肩关节周围炎的辨证分型更加科学合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指导。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手段,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