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黑麦与豌豆属作物混作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小黑麦与豌豆属作物混作栽培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Cultivation of Triticale and Legume Crops (Pisum sp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黑麦与豌豆属作物混作栽培技术规范中的关键变化解析
在TQHNX 022-2022版中,有一项重要更新是关于播种深度的具体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将播种深度从原来的“5-8厘米”调整为“6-10厘米”。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却对实际种植效果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为何要提高播种深度?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深松耕技术逐渐成为趋势。新的播种深度标准更符合当前机械化作业的实际需求,能够更好地利用深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资源。同时,这也降低了表层土壤因频繁耕作而板结的风险,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稳定。
其次,如何正确应用这一新标准?在具体操作时,种植者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作物品种特性来灵活调整。例如,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适当增加播种深度至上限值,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子萌发率。而在土质疏松、保水性好的地块,则可以选择接近下限值的深度播种。
此外,为了确保播种质量,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保证播种深度均匀一致;二是结合基肥施用,合理安排肥料种类和用量;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QHNX 022-2022版对播种深度的调整不仅体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种植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新标准,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