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肛肠科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肛肠科医生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及相关科研工作。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orectal Depar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我选择以“新旧版指南中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变化”为主题进行详细解读。
在TCACM 1175-2019新版指南中,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较旧版有显著变化。旧版主要依赖于罗马Ⅱ标准,而新版则引入了更为严格的罗马Ⅲ标准。具体来说,新版指南强调排便频率低于每周两次,并且需要伴随以下至少两项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排便时疼痛、粪便干硬、排便不尽感以及手助排便。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增加排便频率的标准和细化症状描述,医生能够更精确地判断患儿是否真正患有功能性便秘,而非其他类型的肠道疾病。同时,这一调整也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统一的参考依据。
应用时,医生应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例如,在确定排便频率时,需考虑患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在判断症状时,要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此外,还应定期随访观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