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抽动障碍的中医儿科临床诊断、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儿科医师在临床诊疗中对抽动障碍患者的诊治。
Title:TCACM 1157-2019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Pediatric TCM: Tic Disord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抽动障碍》(TCACM 1157-2019)中新旧版本关于“肝风内动证”的诊断标准变化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在旧版指南中,肝风内动证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急躁易怒、睡眠不安及抽动症状,但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新版指南则细化了这一证型的判断标准:要求患者不仅表现出急躁易怒、睡眠不安,还需伴随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体征,并且抽动频率需达到每日至少3次以上,持续时间不少于2周。这种调整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肝风内动证,避免误诊或漏诊。
以某8岁男孩为例,他长期存在频繁眨眼、摇头等症状,情绪波动大且夜间睡眠质量差。根据新版指南,经检查发现其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结合抽动频率和持续时间,可以明确诊断为肝风内动证。治疗上采用平肝息风法,方选羚角钩藤汤加减,经过两周调理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验证了新版指南诊断标准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这表明,新版指南通过增加量化指标,提高了临床操作的精准度,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