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生浮标的材料、结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本文件适用于水上救援用救生浮标。
Title:Lifebuoy for Rescue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CB 546-1976是中国关于救生浮标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其全称是《救生浮标》。这项标准自1976年发布以来,为救生浮标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规范。救生浮标作为水上救援的重要工具之一,其设计与性能直接影响到水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CB 546-1976标准不仅规定了救生浮标的物理特性,还涵盖了其功能性要求。
根据CB 546-1976标准,救生浮标需要具备足够的浮力、耐久性和安全性。这些特性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救生浮标能够有效支撑落水者并提供必要的漂浮支持。此外,标准还对救生浮标的外观、颜色以及标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便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快速识别。
救生浮标的核心性能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救生浮标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2018年的某次海上救援行动中,一艘货轮遭遇风暴导致部分船员落水,现场救援人员及时投掷救生浮标,成功挽救了多名落水者的生命。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救生浮标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作用。
救生浮标广泛应用于海洋、湖泊及河流等水域环境中。特别是在开放水域如沿海区域,救生浮标常被布置在危险地带,用于警示潜在风险并为落水者提供即时的救援支持。此外,在一些大型水上活动(如帆船比赛)中,救生浮标也是必备的安全设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多,水域救援需求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水上事故就超过300起,其中许多事故因及时使用救生浮标而得以避免更大的人员伤亡。这进一步凸显了CB 546-1976标准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价值。
总之,CB 546-1976标准为救生浮标的生产与使用提供了科学指导,其严谨的技术要求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其成为水上救援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救生浮标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为更多人带来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