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中灌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的设置要求、功能要求及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中灌区的安全监控装备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管理。
Title: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of Dangerous Chemicals - Specifications for On-site Safety Monitoring Equipment in Tank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G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守AQ 3036-2010标准核心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以下是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灌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的10项弹性方案。
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风险等级,调整监控设备的运行频率。例如,在低风险时段减少非关键区域的监控频次,集中资源于高风险区域。
利用智能算法实现监控设备之间的联动响应。当某一区域触发警报时,自动启动周边设备加强监测,避免重复布控。
将监控系统分为多个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启用或停用部分模块,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根据历史数据和最新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监控点位布局及设备配置。
采用无人机或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特别是在复杂地形或高危区域,降低人员暴露风险并节省人力成本。
整合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气体检测仪、温湿度传感器等),通过数据融合提升监测精度,减少单一设备的冗余部署。
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共享监控设施和数据,既能降低单个企业的投入成本,又能提高整体应急响应能力。
设计分级报警系统,仅在达到特定阈值时触发高级别警报,避免频繁误报导致资源浪费。
对于备用设备实施轮换使用策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确保随时可用性。
加强员工培训,使其具备自主检查和维护设备的能力,减少对外部服务的依赖,从而降低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