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餐饮即食食品中六种致病菌的检测、评价方法及判定依据。本文件适用于餐饮企业对即食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控制与评价。
Title: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Six Pathogenic Bacteria in Ready-to-Eat Food for Cat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LJXQSCFW 004-2021《餐饮即食食品六种致病菌评价指引》是近年来出台的重要食品安全标准之一。该标准在保障公众健康、规范餐饮行业操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关键致病菌的检测与评估方法的变化进行深度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培养基法,这种方法虽然可靠但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反应食品安全问题。而在新版标准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作为辅助检测手段。这种新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检测时间至数小时内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采集待测样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适当的试剂盒提取样本中的DNA,接着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片段。最后利用荧光定量PCR仪读取数据并分析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环境无污染,以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现场快速筛查的重要性。当初步筛查发现可能存在超标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源,并及时送检确认。同时要求所有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标准内容及操作流程,从而形成从源头到餐桌全程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餐饮即食食品六种致病菌评价指引》(TLJXQSCFW 004-2021)通过对检测技术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升级,为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餐饮企业应当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共同维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