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当归六黄汤的精准煎煮工艺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当归六黄汤的临床标准化煎煮与质量评价。
Title:Standard for precise decoction of classical herbal formulas – Part 3: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10
发布单位:中国中药协会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CM 1425.3-2022 精准经方质量规范 当归六黄汤 第3部分:精准煎煮》中,与旧版标准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关于“煎煮时间”的明确规定。新版本在原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当归六黄汤的煎煮步骤,特别是对“先煎”和“后下”的时间控制提出了更精确的要求,这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煎药方法的尊重,也反映了现代中药制剂科学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当归六黄汤的煎煮过程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到“水煎服”,未明确各味药材的处理方式及具体时间。而新版标准则明确提出:“黄连、黄芩、黄柏应先煎10分钟,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芪可与其余药材同煎,最后加入龙骨、牡蛎再煎5分钟。”这一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从药理学角度来看,黄连、黄芩、黄柏均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其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这类成分在高温下易挥发或分解。因此,先煎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增强药效。而龙骨、牡蛎为矿物类药材,质地坚硬,需长时间煎煮才能释放有效成分,故应后下,避免因煎煮过久导致有效成分流失。
其次,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精准煎煮能更好地保障药物疗效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或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中,煎煮方法的微小差异可能影响整体疗效。新版标准通过明确煎煮顺序和时间,有助于药师和患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误差,提升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该条文的应用还要求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识别哪些药材需要先煎、哪些需要后下,并在指导患者煎药时做到清晰明了。这对推动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TCACM 1425.3-2022》中关于当归六黄汤煎煮时间的细化规定,不仅是对传统煎药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现代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补充。掌握并落实这一标准,有助于提升中医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