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园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与评估。
Title:Guidelines for Meteorological Science Literac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mp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G4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NMS 0003-2024《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相较于旧版,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系统性。其中,“气象观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一条目的变化尤为显著。在新版标准中,该条目不仅明确了观测活动的目标和原则,还特别强调了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以小学阶段为例,如何有效开展气象观测活动?首先,教师应选择简单易操作的观测工具,如自制雨量器、风向标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制作并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其次,在活动设计上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设置“谁是最佳天气预报员”的小游戏,让孩子们根据当天的观测数据预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此外,新版标准还指出,每次观测后都应当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天气变化规律。例如,当发现连续几天气温升高但湿度下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遵循THNMS 0003-2024的新要求,在开展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