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鲁西黑头羊羔羊舍饲育肥的环境条件、饲养管理、饲料与营养、疫病防控及出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鲁西黑头羊羔羊舍饲育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fined Feeding Fattening of Luxi Black-Headed Lamb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鲁西黑头羊作为我国重要的肉羊品种,其羔羊的高效舍饲育肥对于提升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TSDAA 0051-2021鲁西黑头羊羔羊舍饲育肥技术规程》为科学开展羔羊育肥提供了规范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挖掘规程中的弹性空间,实现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
首先,在饲料配比方面,应根据羔羊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动态调整营养成分。规程中建议的基础日粮可以作为参考起点,但具体配方需结合当地原料供应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当优质苜蓿草粉价格较高时,可适当增加本地秸秆类粗饲料的比例,同时补充适量尿素以保证蛋白质供给。此外,利用发酵技术处理部分农副产品下脚料,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提高了适口性。
其次,在饲养密度管理上存在较大的优化潜力。规程推荐的标准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羔羊,但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圈舍设施条件和羔羊个体大小进行微调。对于体格较小且健康状况良好的羔羊,适当提高密度至每平方米1.8只,既能充分利用圈舍资源,又能通过群体效应促进采食和活动。当然,这需要配备足够的饮水槽位,并加强日常巡检,确保通风换气良好,防止因密度过高引发疾病传播。
再者,疫病防控环节也蕴含着诸多改进机会。规程要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这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然而,针对特定区域内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实施差异化免疫策略。例如,在某些寄生虫病高发地区,可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新型药物组合方案,以减少用药频率并提高效果。同时,推广使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如体温传感器和行为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个体,降低群体感染风险。
最后,关于育肥周期的设计同样值得深入探讨。规程规定育肥期一般为60-90天,但具体时长应依据市场需求及屠宰场验收标准灵活确定。若目标市场对胴体重要求较低,则可在达到最低出栏标准后提前出栏,从而缩短育肥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反之,若目标客户倾向于高品质羊肉产品,则可通过延长育肥期来改善肉质特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TSDAA 0051-2021鲁西黑头羊羔羊舍饲育肥技术规程》为标准化养殖提供了坚实基础,而通过饲料配比调整、饲养密度优化、疫病防控创新以及育肥周期弹性化等手段,可以在遵循规程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