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生物改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流程、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盐碱地的生物改良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logical Improvement of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TZNZ 094-2021》的实施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该规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调整具体措施。
首先,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因地制宜。可以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优先选用耐盐性强、适应性广且经济价值高的植物品种。例如,对于重度盐碱地区,可适当增加抗逆性更强的灌木或草本植物比例;而对于轻度盐碱地,则可更多考虑种植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等。
其次,在施肥管理上应注重精准化。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方案。比如采用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既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又能减少浪费;同时配合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再者,在灌溉制度的设计上也存在优化空间。推广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并结合雨水收集系统储存天然降水用于灌溉。此外,还可以探索间歇式灌溉法,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最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建立长期跟踪观察点,及时掌握各项措施的效果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达到最佳改良效果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