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茭白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茭白的生产与管理。
Title:Standard for Zhejiang Tongzhi on Water Bamboo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基于TZNZ 087-2021茭白生产标准综合体的生产优化策略》
TZNZ 087-2021茭白生产标准综合体为茭白种植提供了全面的技术规范,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在肥料使用上,标准规定了氮磷钾的比例和施肥量,但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调整。对于肥力较高的田块,可以适量减少氮肥用量,既避免了过量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灌溉管理方面,标准要求保持水层深度,但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茭白生长阶段进行灵活调整。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适当加深水层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而在孕穗期则应适当降低水层,以利于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
病虫害防治环节也留有优化空间。标准列出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但具体用药种类和剂量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在病害高发区域可以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减少化学残留。
此外,采收时间的规定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品质进行微调。标准建议在茭白肉质茎充分膨大且表皮开始变硬时采收,但若市场需要更嫩的产品,则可在稍早阶段采收,反之亦然。这种灵活性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方式对TZNZ 087-2021茭白生产标准综合体进行优化,可以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生产流程的合理化和成本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