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示范建设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Demonstration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Safe Ut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Farmland TZNZ 086-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NZ 086-202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建设规范》是指导受污染耕地修复与安全利用的重要技术文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灵活执行、优化流程并降低成本:
一、土壤改良材料的选择
1. 选择本地化材料:优先选用当地农业废弃物、工业副产品等作为土壤改良剂,如稻壳灰、钢渣粉等,这些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还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 多种材料复配:将不同种类的改良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既能增强改良效果,又能降低单一材料用量和成本。例如,将有机肥与矿物源改良剂复配施用。
二、种植结构调整
1. 间作套种模式:在重金属污染较轻的区域,采用玉米-大豆、水稻-油菜等间作套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单一作物对土壤的影响。
2. 轮作制度优化: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比如实行\"三年两熟制\"或\"四年三熟制\",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来降低土壤重金属积累速度。
三、监测评估机制创新
1. 动态监测网络构建: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覆盖整个示范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定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治理方案。
2. 经济效益评估模型:开发专门用于评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寻求最佳投入产出比。
四、资金筹措与管理
1.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捐赠、投资等形式参与到项目当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 分阶段实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年度的工作进度,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以上措施可以在不违背《TZNZ 086-2021》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节约开支,为推动全国范围内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