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茸鹿饲养场的选址、布局与设施、卫生管理、防疫制度、疫病监测与控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茸鹿饲养场的建设和管理,指导茸鹿养殖过程中的卫生防疫工作。
Title:Hygiene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pecifications for Deer Antler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基于TCAAA 074-2021标准的茸鹿饲养场卫生防疫优化策略》
在遵循TCAAA 074-2021标准的前提下,茸鹿饲养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优化。首先,在消毒环节上,可以采用分区管理的方式,将饲养区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调整消毒频率和方式。例如,高风险区每日消毒一次,中风险区每两天消毒一次,低风险区每周消毒一次。这样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能降低消毒剂的使用量,从而节约成本。
其次,在疫苗接种方面,可以根据茸鹿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免疫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通过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及时调整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接种。同时,可以尝试使用国产疫苗替代进口疫苗,国产疫苗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并且部分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养殖需求。
再次,在饲料管理上,应建立完善的饲料质量追溯体系,确保饲料来源的安全可靠。可以通过与优质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批量采购饲料,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还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开发适合茸鹿生长的特色饲料配方,减少对外部饲料的依赖。
最后,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饲养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规范性和应急处理能力。实行轮岗制度,避免因长期从事单一工作导致的工作懈怠。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茸鹿饲养场可以在严格遵守TCAAA 074-2021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卫生防疫工作的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