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蔬菜产地土壤改良的基本原则、改良措施、监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蔬菜种植过程中对产地土壤进行改良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Improvement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GXK 013-2024《蔬菜产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中关于土壤pH值调节的重要变化与应用解析
在TZGXK 013-2024新版本中,土壤pH值调节的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更加强调了根据土壤类型和蔬菜种类调整pH值的重要性,并细化了具体的调节措施。这一改动直接关系到蔬菜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值得深入探讨其具体应用方法。
首先,新版标准明确指出,土壤pH值应根据不同蔬菜的适宜范围进行调整。例如,大多数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生菜)适合在pH值6.0至7.0之间生长,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萝卜)则偏好稍偏酸性的环境,pH值5.5至6.5较为理想。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种植者需要提前了解所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从而确定目标pH值区间。
其次,在调节手段上,新版标准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方法。过去,种植户往往简单地使用石灰或硫磺来粗略调整pH值,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过犹不及,影响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动。新版标准推荐采用“分步调节法”,即先通过土壤检测明确当前pH值偏差量,再按每亩所需调整量逐步施加调理剂。例如,若土壤pH值偏低,可选用氧化钙粉剂,每次每亩用量不超过150公斤,并间隔15天以上再次检测,直至达到目标值。这种分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调理剂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此外,新版还特别强调了改良后的监测机制。种植者需在调节后至少连续监测三个月的土壤pH值变化情况,确保其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同时,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定期补充腐熟的农家肥或生物菌剂,以维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总之,新版标准对土壤pH值调节要求的改进,体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操作的转变。种植者应当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新规定,以实现蔬菜产地土壤的高效改良,保障作物的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