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机防治红火蚁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及效果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红火蚁防治的作业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Imported Fire Ant Control Using Plant Protection Dr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特定病虫害的技术规程也不断更新。TGDPPS 016-2024《植保无人机防治红火蚁技术规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布的最新标准。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关于“喷洒量设定”的变化,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喷洒量设定的新旧对比
在TGDPPS 016-2023版中,对于喷洒量的规定较为笼统,仅提出“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未给出具体指导。而在2024版中,则明确规定了喷洒量的具体范围为每平方米50至70毫升,并要求操作人员需依据地形、气候条件以及红火蚁巢穴密度进行适当调整。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了操作规范性,减少了因经验不足导致的操作偏差,从而提升了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资源浪费。
应用方法详解
1.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对作业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地形特征(如平坦还是坡地)、天气状况(风速、湿度等)及红火蚁活动情况(巢穴分布密度)。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喷洒量确定。
2. 设备校准:确保植保无人机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特别是喷头流量计准确无误。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现场试飞来验证设备的实际输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实际操作:
- 当作业区域为平坦开阔地带且红火蚁巢穴密度较高时,可选择接近上限值即70ml/m²;
- 若作业区存在较多障碍物或者红火蚁数量较少,则可以适当减少至下限值50ml/m²左右。
- 在遇到复杂地形或特殊气候条件下,还需结合专业人员建议灵活调整。
4. 后期评估:完成喷洒任务后,应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收集反馈数据用于改进未来作业方案。
通过上述步骤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植保无人机防治红火蚁的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同时也体现了新版标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希望广大使用者能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一新规定,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