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抹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植管理、采摘与加工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要求、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抹茶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tch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食品抹茶生产技术规程(TZLX 019-2021)为抹茶生产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灵活调整和优化流程,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效率。以下从几个关键环节探讨其弹性空间。
一、原料选择与茶园管理
1. 原料选择上,规程要求选用无公害茶园生产的优质鲜叶,但具体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如在淡季时可选择产量较高但品质稍逊的品种,以保证生产线的持续运转。
2. 茶园管理中,规程强调病虫害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实践中可以引入更多本地化的生物防控措施,比如利用天敌昆虫或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杀虫剂,减少对外部化学产品的依赖。
二、鲜叶采摘与运输
1. 鲜叶采摘时间上,规程规定需在特定时间段内完成,但可以根据天气状况适当调整。例如,在连续晴天时可以提前采摘,而在阴雨天气则可延后进行,以确保鲜叶质量。
2. 运输过程中,规程要求保持低温环境,但可以通过优化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从而减少制冷设备的使用频率,节约能源消耗。
三、加工工艺
1. 在杀青环节,规程建议采用蒸汽杀青法,但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设备条件选择更适合的方式。例如,对于小型加工厂而言,微波杀青可能更具经济性和灵活性。
2. 粉碎工序中,规程对磨粉机参数有明确要求,但可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参数组合,比如调整转速和进料速度,以提高成品率并减少损耗。
四、质量控制与包装
1. 质量检测方面,规程设定了严格的标准,但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结合快速检测技术,加快检验速度,降低人工成本。
2. 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规程提倡环保型包装,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探索更低成本且同样符合环保要求的替代方案。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
1. 规程强调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但可以通过内部分享会等形式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 在日常管理中,规程提倡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繁琐复杂的文档工作,而是要找到既满足监管需求又便于操作的方法。
综上所述,尽管绿色食品抹茶生产技术规程为行业制定了统一规范,但企业仍可以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策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