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水稻种植区的杂草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Control of Weeds in Ric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TZNZ 077-2021)为水稻田杂草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系统指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诸多可优化的空间。以下从灵活执行、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
一、灵活执行策略
1. 除草剂选择弹性化:可根据不同区域杂草种类差异,灵活调整除草剂配方。例如,在北方稻区以稗草为主,可选用氰氟草酯;南方稻区则需兼顾稗草与阔叶杂草,宜采用双草醚与二氯喹啉酸复配制剂。同时,应根据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或抗药性产生。
2. 施药时间动态调整:打破固定时间施药的传统模式,依据天气预报提前规划。若预计降雨频繁,则可适当推迟施药时间,待晴朗天气后再行操作。此外,在移栽后分蘖期,可通过观察苗情长势灵活确定最佳施药时机,确保药效最大化。
二、优化防控流程
1. 前期准备精细化:在播种前彻底清理田间残留物,并深耕整地,使土壤表面尽量平整,减少杂草种子萌发机会。同时,对水源进行严格筛选,防止外来杂草种子随灌溉水进入稻田。
2. 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将物理防除、化学防除与生物防除有机结合。物理措施如插秧时采用带土移栽法,可以有效抑制部分杂草生长;化学手段作为主要防控方式的同时,辅以生物制剂如拮抗菌剂等,能够降低化学农药依赖度,提高生态安全性。
3. 后期监控常态化:建立完善的田间巡查制度,定期检查杂草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新发杂草种类或数量异常增加,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防止其扩散蔓延。
三、降低成本方法
1. 集约化采购原料:通过联合周边农户统一采购除草剂等农资产品,享受批发价优惠。同时,可与供应商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争取更多折扣。
2. 自制喷洒设备:对于小型种植户而言,购买专业喷雾器可能造成资金浪费。此时可以尝试自制简易喷洒装置,利用塑料桶加装喷头即可满足日常需求,既经济实惠又实用便捷。
3. 废弃资源再利用:将稻草覆盖于田面可起到遮光效果,抑制杂草种子萌发;稻壳粉碎后撒施于田间也能起到类似作用。此外,还可以将废弃农膜清洗干净后重新铺设于田间,既节约了成本又能保持土壤湿度稳定。
综上所述,《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并非僵化的准则,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改进的过程。只有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弹性空间,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环保且低成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