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灰茶尺蠖、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诱捕器类型、诱芯选择、使用方法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茶园中灰茶尺蠖、茶毛虫的性信息素诱杀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heromone Lure and Killing of Gray Tea Looper and Tea Tussock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灰茶尺蠖和茶毛虫是茶树上常见的害虫,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防治手段。根据TCTSS 30-2021《灰茶尺蠖、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规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灵活性、优化流程并降低诱杀成本。
首先,在诱芯的选择上,应根据具体害虫种类选用合适的性信息素成分。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差异,害虫活跃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害虫发生动态,及时调整诱芯更换频率。此外,可以尝试使用多靶标诱芯,即同时释放灰茶尺蠖和茶毛虫性信息素的诱芯,这样既能扩大诱捕范围又能减少诱捕器布置数量,从而节省材料成本。
其次,在诱捕器布局方面,应结合茶园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对于大面积连片茶园,建议采用棋盘式布设模式,确保每个诱捕器之间保持适当距离;而对于小块分散型茶园,则可采取环形包围策略,将诱捕器集中在茶园边缘地带。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屏障如道路、沟渠等作为边界线,避免重复布设造成资源浪费。
再者,在日常管理维护环节也存在优化空间。例如,定期检查诱捕器是否正常工作,清理表面灰尘杂物,并记录每次收集到的害虫数量及种类,形成数据档案便于长期跟踪分析。当发现某区域虫口密度较高时,可适当增加局部区域内的诱捕器密度,待虫情缓解后再恢复常规布局。另外,还可以探索利用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辅助巡查,快速定位问题区域并采取措施。
最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其他绿色防控措施相结合,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或者物理隔离网等方法共同作用,既能够增强整体防控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摊单一种类防治的成本压力。总之,只要善于思考和实践,完全可以在遵守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