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园杀虫灯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安装要求、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茶园中杀虫灯的使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Use of Insecticidal Lamps in Tea Plan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实际应用TCTSS 25-2021《茶园杀虫灯使用技术规程》时,为了提升效率并节约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
灵活执行策略
1. 因地制宜设置:根据茶园的具体环境条件(如地形、植被覆盖度等),灵活调整杀虫灯的高度和间距。例如,在密林边缘或风道处可以适当增加间距以减少不必要的遮挡影响。
2. 季节性调整:不同季节害虫活跃程度不同,应依据害虫发生规律适时增减设备数量。春夏季为害虫高发期,可适当加密布置;秋冬则可适度减少。
3. 分区管理:对于大规模茶园,可将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别管理,每个单元内独立控制杀虫灯的工作模式,这样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能避免资源浪费。
优化操作流程
1. 智能监控系统集成: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杀虫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包括捕获量统计、故障报警等功能。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判害虫爆发趋势,从而合理规划维护周期。
2. 自动调节功能开发:建议厂家进一步完善产品的自动化特性,比如光线感应开关、定时开关机等,让设备能够根据自然光照强度自动调整工作时间,既节省电力又提高效率。
3. 定期校准维护:建立详细的维护日志,记录每次清洁保养的时间点及具体内容,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同时注意检查诱虫光源是否老化,及时更换以维持良好诱捕效果。
成本控制措施
1. 批量采购优惠:与供应商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享受大额订单折扣;还可以考虑联合周边农户共同购买,分摊初始投资费用。
2. 能源消耗最小化:优先选用低功耗LED光源作为诱虫手段,并结合上述提到的自动调节功能来降低整体能耗水平。
3. 废弃物再利用:对于收集到的昆虫尸体,可以探索其在有机肥料生产中的潜在价值,形成循环经济链条,不仅减少了处理成本还创造了额外收益来源。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在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找到更多适合自身情况的操作方式,达到既保障生态安全又促进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