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茼蒿穴盘基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设施茼蒿的穴盘基质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y Substrate Cultivation of Sheltered Celos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VIA 011-2021《设施茼蒿穴盘基质栽培技术规程》为茼蒿的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该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进一步优化流程并降低成本。
首先,在基质选择上,标准允许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选用多种替代材料。例如,可以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稻壳、秸秆等作为部分基质原料,既能降低采购成本又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应根据茼蒿生长需求调整基质配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组合,以提高肥力和通气性。
其次,在播种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建议采用分批播种的方式,既保证供应连续性又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此外,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需注意后期管理强度。
水肥一体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按照标准要求设置灌溉频率和施肥量的同时,可以通过安装流量计和传感器实现精准控制。结合土壤湿度监测数据调整灌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根据植株长势动态调整肥料配方及施用量,提升养分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方面,优先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进行预防。定期清洁温室环境,保持通风良好,降低病原菌滋生几率。对于必要时使用的化学药剂,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浓度使用,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
最后,在采收阶段,可依据市场行情灵活决定采收时间。通常情况下,茼蒿在播种后45天左右即可采收,但若遇到供不应求的情况,可通过延长生长时间获得更大收益。同时,建立完善的冷链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总之,TSVIA 011-2021规程为茼蒿穴盘基质栽培提供了基本框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改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